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美俄互踩:你才是幕后黑手!“冤大头”欧洲:我还没准备好承受痛苦

2022-10-1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这一切,究竟该由谁来买单呢?谁是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幕后黑手?美国和俄罗斯就此展开了激烈交锋。29......

这一切,究竟该由谁来买单呢?

谁是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幕后黑手?美国和俄罗斯就此展开了激烈交锋。

29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美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的直接受益方,有必要自证清白。面对怀疑,美方则“反咬一口”,称“泄漏发生时俄海军舰艇就在附近”。

就在美俄均坚称“与我无关”,并指认对方为罪魁祸首时,瑞典发现了“北溪”管道的第四个泄漏点。尽管“凶手”未有定论,但管道修复并非易事,这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美俄开启多回合互踩

这些天,围绕谁才是“北溪”管道破坏者,美俄开启了多回合争论。

29日,扎哈罗娃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地点,位于美国情报机构所控制区域,美国作为管道泄漏的直接受益方,有必要“自证清白”。对此,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回应称,现在推测谁可能是幕后黑手还为时尚早。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要求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回应华盛顿是否在“北溪”事件中发挥了作用。图源:almayadeen

28日,扎哈罗娃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并“点名”要求拜登回应。她发布的视频显示,拜登今年2月曾威胁说:“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管道将被终结。”

“美国总统拜登有义务回答一个问题:当‘北溪’管道遭到破坏时,美国是否将威胁付诸行动。欧洲必须知道真相!”扎哈罗娃要求美方对拜登的这一言论作出解释。

对于俄方质问,白宫发言人皮埃尔声称,拜登当时所说的“终结”手段,是指推动德国政府冻结“北溪-2”项目,“美国不应为此事负责”。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则称俄方的说法是“荒谬”的,他讽刺“俄罗斯一直善于散播虚假信息”。

西方媒体也口径一致,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放出消息称,“有匿名欧洲安全官员透露,管道泄漏发生时发现俄海军舰艇就在附近”。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反驳称:“那里是波罗的海,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北约国家的舰艇和飞机。”

管道维修至少需半年

截至目前,德国、丹麦、瑞典和俄罗斯等方面均认定“北溪”管道是蓄意破坏所致。而各方对这一事件的调查也正在进行。

在所有直接受“北溪”管道受损影响的国家中,瑞典首先展开了调查。28日,瑞典安全局表示,其将从警方手中接管调查工作,因为“它可能与一起严重犯罪有关,不排除有外国势力在背后支持的可能性”。

29日,俄罗斯《生意人报》透露,而联邦总检察院已就“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件,以“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罪名进行调查。俄罗斯还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此次事件举行紧急会议,会议将在当地时间30日举行。俄方表示,俄罗斯坚决要求对破坏管道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

然而,“真凶”还未查出,瑞典就又发现了“北溪”管道的第四个泄漏点。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称,新泄漏点位于“北溪-2”管道。由于这个泄漏点较小,一开始并没被发现,直到瑞典海岸警卫队在附近调查时才注意到它。

瑞典发现“北溪”天然气管道第四个泄漏点。图源:moreechampion

眼下,除了调查真相,管道维修也迫在眉睫。俄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俄天然气协会主席帕维尔·扎瓦利内29日表示,由于技术层面的困难,“北溪”管道维修的工程期可能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

或造成严重气候破坏

无论是找出“真凶”还是管道修复可能都还需要些日子,但本次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却正在快速显现。

欧洲人无疑是本次事件最大且最直接的受害者。目前,欧洲各国正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分析认为,此次事故无疑让欧洲人在冬季来临前通过“北溪-1”接受天然气的希望彻底落空。

能源危机之下,欧洲人还可能面临移动网络瘫痪的风险。路透社报道称,目前许多欧洲国家没有足够的备用系统来应对大范围的停电,这增加了手机信号中断的可能性。报道称,欧洲有近50万个移动通讯基站,其中大多数都有备用电池,但仅能运行30分钟。

彭博社表示,如果接下来几个月天气特别寒冷,那欧盟27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幅度可能高达5%。其中,德国将是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有分析认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将造成严重的气候破坏。图源:Politico

除了欧洲人要承受痛苦,“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还将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破坏。据德国联邦环境署估计,从俄罗斯连接德国的受损管道将向大气释放30万吨强效温室气体甲烷。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气候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与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在较短时期内捕获更多热量。有专家分析认为,无论用什么标准衡量,这都是灾难性的水平。其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类似于至少100万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一年。

这一切,究竟该由谁来买单呢?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支付宝充值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偏关资讯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偏关资讯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