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湖北长阳“飞线引水”架起致富管道 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

2021-04-18|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天干的时候,吃水要去山下背,一次背50斤,来回一小时;下雨的时候,家中的锅碗瓢盆齐上阵;洗菜的水用来洗......
赚钱

  天干的时候,吃水要去山下背,一次背50斤,来回一小时;下雨的时候,家中的锅碗瓢盆齐上阵;洗菜的水用来洗脸,洗脸的水还要浇菜地……

  曾经,如此缺水的地方,就在湖北省长阳县龙池村。该村是长阳39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在这里,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一直是村民的期盼。

  2018年8月,长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飞线”工程开工建设。工人们耗时一年,在峡谷之间架起一条长度1480米的空中水管。

  从此,汩汨清泉水,通过这条空中“飞线”,源源不断流入龙池村305户村民家中。养牲畜,种经济林木,龙池村一下变了样,才一年多时间,有2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已过5万元。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对龙池村的“飞线引水”工程进行了采访。

  吃水难:

  “家里的衣服没干净过,哪怕牛脚水也要用来洗菜”

  在龙池村,有一句民谣:“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山上为水愁”,折射了当地百姓吃水难的愁苦。

  龙池村紧邻巴东县,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9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该村柳山片区平均海拔600米,山势陡峭,且属喀斯特地貌,不易储水。长期以来,村里因没有水源,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龙池村已卸任的老支书柳昌群回忆,过去,村民吃的是“天河水”,大大小小的洼地就是蓄水池。

  后来,在相关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家家户户开始建水池储存雨水,但还是靠天吃饭,一遇到干旱季节,就只能从山下的池塘或河里挑水吃,且蓄水水质无法得到保障,饮用还是不安全。山路崎岖,背着50多斤重的水,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吃水难,吃到好水更难!”柳昌群说:“那时,家里的衣服从没洗干净过,集水场的牛脚水(当地方言,意为能闻到腥味、发黄的水),哪怕混浊不堪,也得硬着头皮用它洗菜、洗衣、洗澡。”

  找水难:

  村干部6次爬上陡崖,才在峡谷对面找到水源

  让村民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一直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心头大事,但水源在哪里是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曾研究过几套方案,最终都被否决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肖发新介绍,龙池村附近没有高位水库,也无山泉水,从邻近的巴东县引水,路程较远,协调难度大;从山下的大布滩河抽水上山,垂直提水600多米,需建4座泵站提水,建设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到户水费20元一吨,就算建好了,大伙儿也吃不起。”龙池村党支部书记赵丽华说。

  这条艰难的找水之路,龙池村的历届村干部走了好几十年。

  今年50多岁吴远道是龙池村村委会委员、饮水安全管护员,为了找水,他的脚步踏遍了龙池村的每一寸土地。

  他回忆,当时,村干部们为了确定水源具体位置,前后6次爬上陡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邻近招徕河村密林里,寻得一处泉水。

  “飞线引水”:

  峡谷上架钢绳,1480米空中管道引来山泉水

  水源问题解决了,村民们还来不及欢呼,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两村之间却隔着1400多米宽,600多米深的峡谷。如何引水进村,成为一大难题。

  “当时,长阳县水利部门经过多次实地查勘、论证,最后决定通过架设飞线的方式,将临近的招徕河村高山上泉水引渡过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傅建斌说。

  2018年8月,长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飞线”工程开工建设。但是,要将又重又粗的钢缆和输水管架设在两山之间,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施工负责人田康继介绍,工人们系上安全绳,拉着0.4厘米粗的钢缆,分别从对岸山顶下到大布滩河面,坐船将两根钢缆在河中央对接,再用绞盘将钢索拉直。之后再用细钢索将直径更粗的钢缆拉过对岸。

  通过这种方式,依次将直径更粗的钢缆和输水管架设在两山之间。而用于悬挂水管的粗钢绳,直径2.6厘米,长近1500米,架设一根就花了17天。施工队员向长江回忆说,“我们就系上安全绳,拉着0.4厘米粗的钢缆,分别从对岸山顶下到招徕河水库,坐船将两根钢缆在河中央对接,再用绞盘将钢索拉直,之后再用细钢索将直径更粗的钢缆拉过对岸。”施工队员殷云寿讲述,那段日子,为节省施工时间,他和工友每天背着开水、馒头、烧饼施工。

  2019年6月2日,这条长度1480米的空中水管,终于架设完成。从此,汩汨清泉水,通过这条空中“飞线”,源源不断地流入龙池村305户村民家中。

  致富:

  泉水带来种养殖,户均增收5万元

  村民柳昌群介绍,通水后,自己不仅在家种了板栗,还种了几亩地的木瓜。

  管理到位的话,一亩地能赚4000元到5000元,与以前相比,收入增长了很多。

  “不少以前离乡的村民,发现现在在家门口也能挣钱,陆陆续续开始返乡。” 村党支部赵丽华介绍,现在,龙池村很多村民都开始养猪、养牛,不到两年时间,就有20多户村民发展生态养殖,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柳昌洪便是龙池村一位返乡村民代表,今年,他结束了外出务工的生活,在家专心当起了“猪倌”。

  “我现在养了20多头猪,每一头都长得又白又胖。”柳昌洪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的收入,肯定不比在外面打工差”。

(文章来源:封面新闻)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偏关资讯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偏关资讯网 X1.0